禮品公司的亂象叢生
目前禮品行業內大部分禮品公司都屬于中小企業規模,小就對了,小而美,千萬不要想著做大做強。千篇一律照搬大企業,那樣很容易就犯大企業病,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!
亂象之一:禮品公司不賺錢的員工比較多
公司員工分成兩大類:賺錢的員工和不賺錢的員工。賺錢的員工主要是指營銷人員和研發人員,他們為公司創造直接的效益(尤其是營銷人員)。不賺錢的員工主要是指平臺人員,包括行政、人事、財務、后勤等,他們提供后勤保障支持,屬于成本開支的部分。
很多禮品公司往往在不經意間,就發現自己公司里面,不賺錢的員工越來越多,而賺錢的員工比例越來越低,直至某天發現公司經營入不敷出了!
與此同時,禮品公司老總還會發現兩個奇怪的現象:
每個平臺人員(不賺錢的員工)的作用都很大,都不可獲缺,感覺少了任何一個平臺人員,公司都運轉不下去;反倒是賺錢的員工(營銷人員和研發人員)隨時可以替代。
乍一看,公司員工很多,人才到處都是;真正到了賺錢的時候,需要的時候,結果一個頂上來的員工都沒有!
這個時候,其實就是禮品公司已經陷入到“大企業病”里面去了!
亂象之二:禮品公司管理過頭
禮品公司,生存第一,發展第二;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夠生存下來,有生存下來的資本,而不是如同大企業一樣,一天到晚談論加強內部管理、強化組織架構等。
大企業信奉“管理出效益”,我們的很多中小型禮品公司老總和領導層,也總是盲目崇拜“大企業的管理模式”,所以在日常經營過程中,也是照搬大企業的“管理運作模式”,強化內部管理。
比如讓營銷人員每天填寫各種報表,參加各種培訓考試,使得營銷人員根本沒有任何時間、精力、心情去從事真正的營銷工作,最后到了月底,業績慘淡得要命,回頭追究原因,肯定是營銷人員素質太差,培訓不到位,管理還需大力加強。最后,公司進入死循環!
諸如此類,皆是禮品公司“管理過頭”的表現。表面上是看,這是小公司在虛心學習大企業的“成熟管理模式”,實質上是自己害了自己。管理過頭,比沒有管理更可怕!
亂象之三:禮品公司流程繁瑣復雜
禮品公司最大的缺陷是“小”,沒有足夠大的實力和資本;禮品公司最大的優勢也是“小”,“船小好調頭”,反映快捷、響應及時,這是大企業難以做到的。
然而,在現實社會中,很多禮品公司違背、拋棄了自己“小”的優勢,而是“以己之短,攻人之長”,以自己最不擅長、最不應該做的繁瑣復雜的流程來應對市場,經營自己的公司。這是最可惜又可悲的事情,然而卻在我們的很多小公司身上演繹得淋漓盡致。
禮品公司非常害怕這一點。一旦小型禮品公司流程繁瑣復雜起來,就代表著該公司喪失了競爭市場的最大依仗,公司員工的大部分時間都將消耗在這些“內部流程”中,而不是贏得市場,贏得回報!
亂象之四:禮品公司不能什么都做
曾接觸過一些軟件公司,公司規模都很小。但是,這些小公司的“志向”都不小,軟件研發人員一共才3、5個,就敢做所有類型的管理軟件,不管是財務管理軟件,還是人事管理軟件,或者是商場超市管理軟件,還是酒店管理軟件……只要是客戶提出來的“需求”,他們都能“完成”!
這種情況在各個行業都很普及,禮品企業更是如此。小公司,“大能量”,什么都敢做,什么都去做。事實上,由于沒有聚焦資源,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,所以禮品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很容易破產、倒閉。俗話說“前車之鑒、后世之師”,但是在現實中,還是有太多的中小型禮品公司,承受不起這種多元化的誘惑,深深的陷入進去。
禮品公司應該有“大志向”,但是絕對不能立即犯“大企業病”,尤其是犯了大企業病還不知情,還自以為了不起,這樣就更加可怕!